海岛旅游国际化的价值路径:深掘传统文化,打造独一无二的“本地体验”
文旅融合背景下,不少海岛深掘在地传统文化,努力呈现“本地化”的唯一性,及其价值的放大, 使其在文旅产品供给版图上牢牢占据一域。
当前,游客已不限于对一地自然景观、人文景观的视觉和听觉体验,更在于去深度感悟体验一事一物背后的文化,去了解某个海岛的特质或独特性。尤其是年轻群体,对体验的唯一性、差异性要求颇高,有没有文化IP,有没有核心吸引物,是他们动身前的关键考量。每来到一地,都希望获取到异于它地的体验,在视听体验外,更希望找到心灵冲击、情感共鸣。
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,给了不同海岛打出不同标签、调性或IP化的可能,但从海岛传统文化的择选、挖掘、延伸,到落地打造成内容产品,再到后期的运营等,整个链条、每个环节,又殊为不易。
01
越本地,越特色,越国际
语言文化符号化、历史文化实体化,可算作夏威夷深掘海岛传统文化的部分简单概括。“Aloha ”是前者的代表之一,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是后者的典型。
“Aloha”为夏威夷语,中文音译为“阿罗哈”,在夏威夷多是问候或告别用语,对应到中文可以是“爱慕、恋慕、再见或你好”的涵义,随处随时可听到的“Aloha”,有助于缩小外地游客进入异国他乡的隔阂感,甚至让游客有宾至归来的感觉。
类同在藏族区域,一句句“扎西德勒”,也有类同的作用。
为了扩展加固这一语言符号的传播认知,夏威夷还举办Aloha Festival(阿罗哈节),将其与夏威夷的文化、旅游进行更好的“绑定”。
草裙舞(又称“呼拉舞”)也是夏威夷具有独特标识和内涵的的文化或旅游符号。其并非是一个独特的舞蹈项目或一项简单的娱乐项目,每段舞背后都有历史文化、传说故事或祈福赞颂等涵义。
目前在三亚等地的一些文旅项目中,打造夏威夷风情的体验,草裙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项目。这说明草裙舞作为夏威夷的IP类项目,具有很强的市场辨识度。
也就是说海岛旅游的文化挖掘、文旅融合中,需要将在地具备代表性的文化进行强化,占领游客的心智。
建设场馆,如展览馆、纪念馆或博物馆,也属于原生态文化符号化的一种表现,只是更为实体化和综合性。
同时,舟山还根据民间传说、民间故事,挖掘、开发新景观。如普陀区根据“沈清传说”建造了“沈院”,岱山县根据“徐福东渡传说”建造了“徐福东渡展览馆”和徐福广场,定海新建了柳永文化广场,目前都已是当地的特色旅游景点。
但若细细推敲,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,即这些场馆是相对静止的,整体仍属于观光景点,对所涉的文化故事等进行了集中展示,文化可看,或还可听,但也多仅限于此,更直接深度、综合的文化体验较为欠缺。
此外,一些文化生态保护区(村落),有较完备的民间文化遗存,有相对原汁原味的、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;一些特色渔(农)庄通过展示传统表演艺术、民间习俗、民间技艺、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,并让游客参与体验。这些都是相对动态的,但与更高层级的激活还有距离,要么体验不够,要么场景不够。
夏威夷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的做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该中心占地42亩,是夏威夷原住民文化的焦点区域,分布有七个民族村落,分别由来自夏威夷、斐济、新西兰、萨摩亚、汤加、塔希提、马克萨斯7个太平洋岛屿上的波利尼西亚人组成。
七个村落力求原生态的呈现,建筑为几百年前的传统风貌,村民的日常生活场景也为远古作风,且通过歌舞表演比如草裙舞、火刀舞等,展示不同村落的不同技艺、文化和历史,对波利尼西亚人传统的文化和风土人情进行全景式的呈现,且游客可参与不少活动中,彼此间保持较强的互动。
可看到,与一般文化场馆的区别在于,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有人,通过具体的人来展示“复原”的生活、文化,其场景整体状态是“运动”的,而且可体验度较高,这是文化活力、旅游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这当然不是说要让国内展示性的历史文化场馆也如此“照画”而为,而是在于思考怎么在已经集中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,不仅仅是展示、观光,还要通过更多元素、手段等的作用,让它们动起来、活起来。
02
文化内核的择选和延伸
一个海岛的传统文化能否成为文旅融合的优质内核,也需要择选和有效延伸。
继续以夏威夷为例。不完全统计,夏威夷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节庆活动,较有代表性的如火奴鲁鲁文化节、快乐国王节、花环节、夏威夷尤克里里音乐节、阿罗哈节、夏威夷美食美酒节、冲浪三冠王大赛等。另还有哈纳雷伊湾游泳挑战赛、国际大溪地舞蹈大赛、库西欧王子日、草裙舞节、科纳咖啡文化节等。
被誉为“东方夏威夷”的韩国济州岛的节庆文化活动也是多样,包括不限于野火节、樱花节、油菜花节、国际徒步节、鲂鱼庆典、西归浦七十里庆典、济州紫芒花庆典、济州柑橘庆典、立春跳神、城山日出节、秋史文化节、耽罗文化节等,为游客带来济州不同的文化体验。
而舟山方面,结合不同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,其在不同海岛也打造了不同的旅游节庆活动,包括普陀山观音文化节、观音香会、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、中国海洋文化节等。
另据不完全统计,舟山还有朱家尖国际沙雕艺术节、朱家尖东海音乐节、岱山谢洋大典等节庆活动。
大体可以看出,海岛的节庆活动多围绕既有的传统文化来打造,同时又并非一定要基于传统文化而来,比如上述的冲浪大赛、国际徒步节、沙雕节、音乐节等,海岛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这些节庆对于年轻消费群体的匹配度较高,有助吸引更多年轻客群。
相对持续而密集的造节,增加了海岛持续引流的可能性,也扩大了海岛的“声量”,在文旅产品的打造、消费的焦点形成、品牌的塑造等方面,都有一定助力。
另一角度来说,海岛的节庆活动,也应适时而变,而不必拘泥于既有的文化范畴,在不断呈现与本地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节庆之外,根据已有的自然人文条件和市场需求,植入一定的文化元素,打造更多新一类的节庆活动,有望慢慢沉淀成新一类的文化,在既有海岛文化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展,促推海岛文旅的融合化、消费的大众化和文化节庆的产业化。
03
做长产品串联供给及收益链条
文化的延展性在节庆活动之外,还有其他重要的文旅融合形态,比如旅游演艺。
今年4月,文化和旅游部发布《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是国内首个促进旅游演艺发展文件,从发展目标、监管措施等十四个方面明确了方向与重点,并提出多项切实的扶持政策。
加上夜经济市场乃至整个演艺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增,旅游演艺逐渐不再限于一个景区、一个目的地的附属产品,而正在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更富层次的细分产业。
植根于当地文化,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,旅游演艺已更讲究讲故事、营造情境,而非陷于只追求场面的宏大,聚核而非形。这对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之地,预示着不少机会。
大略来看,节庆活动、演艺等都有打破不少海岛“一日游”窘境的可能,给海岛持续运营带来机会。海岛旅游需要通过文化的融合、赋能,来做长产品串联供给以及收益的链条,以及平衡淡旺季。
在这个链条上,舟山的非遗资源其实还有更多的拓展空间,比如非遗体验消费、研学等。
比如通过亲自参与创作非遗作品,游客可以更直观感受到非遗背后的文化,且有助带动非遗衍生产品的销售,做长体验消费链。而非遗、非遗场馆等都是研学很好的载体,其历史文化、非遗体验等对学生群体而言都是很好的研学场景或内容。诸如徐福东渡之路除了观光,其实也是较好的研学路线,其间可以尝试打造更多的文化体验产品;而浙东唐诗之路更是如此。
(本文作者曾建中,执惠主编)
8月28-30日,2019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将在浙江舟山盛大召开,大会以“新海岛、新场景、新动能”为主题,旨在促进海洋海岛旅游开发全产业链的交流与贸易,打造中国与世界海岛旅游国家、地区的外交平台,铸就国际海岛旅游业界的IP符号。欢迎扫码报名参会!
↓点击左下方“阅读原文”也可报名购票
END
「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」
执 惠
助力文旅大消费产业升级